工会
首页 | 部门概况 | 工会动态 | 党建工作 | 教代会 | 学习研究 | 教工风采 | 规章制度 | 服务指南
教代会
当前位置: 首页>>教代会>>教代会>>正文
郑州工程技术学院第七届教代会暨第八届工代会二次会议校长工作报告
2021-11-06 17:48  


凝心聚力 深化改革

加快建设特色鲜明的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


党委副书记、校长 卢奎

2021116日)


各位代表:

现在我向大会工作报告,请各位代表审议,并请各位列席代表提出意见。

一、工作回顾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突袭、学校升本后的转型发展、“十三五”收官等严峻挑战,尤其是今年暑期,接连遭受“7·20”特大暴雨灾害和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校党委、校行政团结带领广大师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精神,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胜利、学校内涵建设不断加强、办学保障能力持续提升、后勤保障进一步改善。

自上次教代会以来,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党的领导全面加强

坚持党对学校工作的领导。坚持以加强党的建设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党委核心作用,加强党委对学校事业发展的全面领导,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方位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召开2020年、2021年党的建设工作会议,开展庆祝建党100周年系列活动。学校“学习强国号”正式上线,成为我省第5家高校学习强国号。联合市委宣传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课题研究,进一步构建“大思政”工作格局。

省委巡视整改取得阶段性成效。2020914日至119日,省委第九巡视组对我校进行了巡视。学校全力配合省委巡视组开展各项巡视工作,自觉接受“政治体检”。202124日,省委巡视组向学校反馈了巡视意见。学校切实担负起整改主体责任,成立巡视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坚持问题导向,注重标本兼治,对照反馈意见逐条逐项落实好整改任务。至集中整改阶段结束,31项整改任务已完成25项,占比81%139条整改措施已完成113条,占比81%。目前,各项整改任务仍处于持续整改阶段。

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不折不扣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印发《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清单》,制定《年度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要点》,把全面从严治党与党政重点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开展警示教育124次、4585人次,排查廉政风险点162个,查摆问题24个,开展监督检查2次、专项整治7次,修订制度39项、新建制度41项。

干部队伍建设不断强化。2020年开展4批干部选任工作。选拔调整中层副职干部27名、内设机构中层干部58名。教学工作临时负责人和学生工作临时负责人已全部到位,2021年内设机构中层空岗共选拔28名正、副职干部,已经到位。

基层党组织不断完善。完善基层党支部建设,设置107个基层党支部,54个教工党支部书记实现了“双带头人”全覆盖。评选五星级党支部18个,优秀党总支部9个,表彰优秀党务工作者100名和优秀共产党员164名;获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先进基层党支部各1个,市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党员各1名。

文明校园创建扎实推进。学校获评“河南省文明校园”,3人获省文明教师、6人获省文明学生、1人获省优秀志愿者,1人获“市疫情防控身边好人”、5人获市重大活动先进志愿者等荣誉称号。教职工“书香假期 悦读分享”活动被评为“全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优秀品牌项目”。

统一战线作用不断发挥。开展“党委学条例、书记讲统战、部长讲宗教”活动;成立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获得省高校统战工作示范单位称呼,民主党派基层组织4次被上级授予集体荣誉,8人次获得上级统战工作表彰

(二)疫情防控取得阶段胜利

靠前指挥 强化责任。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学校迅速成立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校领导分别担任四校区疫情防控责任人,深入一线,靠前指挥。20218月,面对郑州市疫情防控形势变化及“7·20”特大暴雨灾害等,及时成立“三项重点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做好汛后疫情防控、灾后重建、开学准备三项重点工作及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

方案健全 联防有力。制定并不断完善学校疫情防控规章制度,构建“4+2”六级防控体系,四校区和家属区明确属地管理,严格落实出入管控,实施闭环管理,网格化管理。门口实行“一查一消一测”,阻断疫情进校园。加强与地方卫生健康部门、疾控机构、就近医疗机构的沟通协调,积极开展联防联控。严格落实“日报告、零报告”制度,上报疫情报告400余期。

狠抓落实 成效显著。教育教学有序开展,新生顺利入学、老生平安返校、两届毕业生顺利毕业。1个党支部被省高工委、教育厅表彰为抗疫斗争先进党支部,学校荣获“郑州市教育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集体”称号,6人次获郑州市疫情防控工作表彰,10人次获郑州市教育系统疫情防控工作表彰。

(三)师资队伍素质不断增强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学校制定《关于加强和改进师德师风建设的实施方案(试行)》,把立德树人内化到各领域、各环节,把师德师风建设纳入到职称评聘、评优评先等工作中,实施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开展系列师德师风建设活动,在河南省“学习时代楷模,成就出彩人生”师德教育主题征文评选中获多个奖项。

引培并举强化师资。构建校级、省级骨干教师培育体系,实施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制定了《外聘教授聘用及管理办法》。60多位博士签约我校,新增省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人选4名、省本科高校教师名师1名。持续推进“郑工教学论坛”,举办第四届教师讲课大赛,3人分别获省级讲课大赛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1人获得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大赛河南赛区一等奖。特殊教育教师团队被认定为第二批“省高等学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提高待遇激活活力。深化学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理顺分配关系,强化激励导向,在广泛调研、多层面征求教职工意见的基础上,制订《绩效工资实施办法》,该方案将在教代会审议通过后实施。制定实施《编外工作人员的聘用及管理办法》《合同制工作人员工资调整实施办法》,逐步提高合同制人员的工资待遇。

(四)教学科研水平明显增强

“迎评促建”取得实效。召开2020年教学工作会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建动员会,印发了《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建2021年工作计划》,各项工作紧紧围绕合格评估开展。学士学位授予单位审核顺利通过,2020年首批5个、20216个本科专业增列为学士学位授权专业。成立校、院两级学位评定委员会,顺利完成2020885名、20211561名本科毕业生学位授予工作。

学科专业建设全面优化。本科专业32个,本科在校生11600余人、占比70.7%。制定了《振兴本科教育实施方案》《“一流专业”建设规划》。4个专业获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在全省本科高校第六轮公共艺术教育评估中被评为一类院校。

强化一流课程建设。制定《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实施方案》,立项校级一流本科课程38门,认定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推荐第二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3门、认定省一流本科课程15门,立项建设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门,获得本科教育线上教学优秀课程18门。立项省“十四五”普通高等教育规划教材7部;获得省首届教材建设一等奖1部、二等奖1部。

教学改革不断强化。获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4项,省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立项1项;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研究项目立项6项。启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与新华网共建课程思政项目。获省首批本科高校课程思政教学团队进行建设1项;4门课程被认定为省本科高校课程思政项样板课程,1门课程被认定为省首批本科高校“战疫”专题课程思政样板课。

科研能力稳中有进。获批省级课题21项、厅级121项;结项省部级课题18项、厅级90项;获奖成果62项。数量和质量取得双突破。纵向科研经费到账158万元、横项课题经费20万元;获批市重点实验室1个、市社会科学普及基地1个、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7个。举办学术论坛、组织大型学术报告50余场,圆满承办2020年、2021年省社科学术年会分会场等重要学术活动。

(五)学生综合能力显著增强

智能素质明显提升。学生获省部级以上学科竞赛奖励418项;获省部级以上文艺、体育奖励13项;学生发表学术论文22篇,发表作品7篇(册),获准专利50项。获全国数学建模比赛二等奖1项,全国电子设计竞赛二等奖1项,全国大学生广告设计大赛一等奖4项,二等奖11项,三等奖16项,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一等奖1项,三等奖3项。

人文素养显著增强。获省级先进班集体15个,省级优秀毕业生94人,省级三好学生46人,省级优秀学生干部15人,市三好学生59名,市优秀学生干部24名。2人获评“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2人获“中国电信奖学金·飞Young奖”。学生积极参与抗疫一线志愿服务,收到各级政府感谢信10余封,4人受到当地政府表彰。组建71支线上团队,8000名志愿者奔赴湖南、河南、陕西等开展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

考研及创业成绩显著。2020届应届本科毕业生考取研究生115人,考取率12.91%2021届本科毕业生考取研究生160人,考取率10.25%。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立项国家级7项、省级13项、校级50项,在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三等奖2项,学生创业团队营业额285万元。

(六)学校发展活力显著增强

新校区建设稳步推进。已取得港区地块的“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已完成控规批复、环评报告批复、一期工程征地、初步设计及工程概算批复等。20201226日举行了奠基典礼,航空港校区教工宿舍正在有序推进。

对外合作日益拓展。与北方工业大学等开展联合培养研究生17人,其中博士研究生2人、硕士研究生15人。派出第四批、第五批共26名学生赴北方工业大学交换学习。与英国奇切斯特学院、澳大利亚埃迪斯科文大学等6所国外大学建立合作关系,新增中外合作办学项目2项。

产教融合初见成效。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共建鲲鹏产业学院,与阿里云数字联盟认证中心等开展合作,与好想你集团有限公司共建省级实习基地获批立项建设。

依法依规开展审计。成立审计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基建修缮工程审计实施办法》等11项审计制度,完成工程结算审计近50项,开展了2019年度办公费差旅费专项审计、2020年度二级单位预算执行审计、退休离岗中层干部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等专项审计工作。

40年校庆圆满举行。举办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发展论坛、建校40周年美术作品展、建校40周年校友论坛。来自全国各地的校友荣归母校,共叙友情,共商母校发展大计。校友会工作积极推进,海南、上海、广东校友会成立,北京、广西、浙江等及省内驻马店、商丘等地校友会积极筹备。

对口帮扶乡村振兴。捐赠5.59万元改善段东村人居环境,定点采购农产品10万余元,举办“扶沟县现代农业专题培训班”和“扶沟县基层应急管理专题培训班”。开展消费扶贫,购买扶贫产品总金额达26.54万元。提供资金10.8万元,助力扶沟县蔬菜产业发展。

此外,安全保卫、后勤服务、图书、学报、档案、信息与网络建设、医疗保障、艺术教育、特殊教育、继续教育、离退休老干部工作等方面均取得明显成效。

各位代表,2020年主要任务目标的顺利完成,标志着“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

回顾过去的五年,全校师生员工开拓创新,深化改革,圆满完成了“十三五”发展规划的主要目标与任务,学校事业得到迅速发展,办学水平显著提升,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应用型本科建设初见成效。。

——“十三五”期间,党的建设工作卓有成效,思想政治工作扎实推进。胜利召开了第一次党代会,与市委宣传部共建马克思主义学院,与郑东新区博学路党工委联合打造全市首家党建学院。“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等深入开展。积极构建“三全育人”工作格局。先后获得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省文明单位、省文明校园、改革开放40周年来最具有国内影响力的河南高校、河南高等教育品牌实力20强高校、河南高校宣传工作示范单位、全省思想政治工作优秀品牌等荣誉称号。

——“十三五”期间,师资队伍规模不断壮大,教育教学改革成绩凸显引进教师190人,专任教师达759人,副高级以上职称348人,占比45.81%;博士75人,硕士548人,占比82%;“双师型”270人,占比35%。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中原千人—基础研究领军人才1人,省优秀专家2人,省级教学名师3人,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9人、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28人,省科技创新杰出人才、省科技创新杰出青年、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省教育厅青年骨干教师等各类人才20余人。立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2项,省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23项;完成省级成果5项,市级11项;获省级教学成果奖5项,市级5项。

——“十三五”期间,学科专业建设卓有成效,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形成了以工学为主,管结合,多学科协调发展的专业格局。省级重点学科1个,校级重点学科3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3个,市急特需专业2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省级在线开放课程7门,省级教学团队1个。

学生获国家级学科竞赛奖励66项、省部级481项;获国家级文艺、体育奖励3项,省部级10项;学生发表学术论文29篇,发表作品7篇(册),获准专利50项。

——“十三五”期间,科研实力逐步提升。与国内4所高校联合培养研究生,与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开展合作,建立博士后研发基地,联合培养博士后。省级创新型科技团队3个,市级技术技能名师工作室1个;省工程实验室等省级平台6个,市级科技创新平台7个,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7个,科普基地1个。承担科研项目省部级123市厅级604横向课题5项。年科技到账经费从2015385万元增长到2020年的862万元。年授权专利数量从2015年的70个提高到了2020年的104个(其中,发明专利55个),2个专利形成转化。国内外公开发表各级学术论文2073篇,其中国内核心期刊论文520篇,被SCIEI等收录263篇。出版著作664部,获省部级奖励47项、市厅级奖励269项。

——“十三五”期间,创新创业教育不断深入。推进1+N创客空间建设,结合二级学院专业特点,成立了二级学院特色创客空间,形成了“众创+专创+开放实验室”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体系。基地先后入驻师生创新创业团队48个,其中省级科技型企业4个。为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学校设立了“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和“实验室开放项目”,每年各资助100万元,取得了较好成效。

——“十三五”期间,办学条件持续改善。金河校区全部投入使用;航海校区教室宿舍重新修缮;英才校区完成绿化景观及文化建设;航空港校区奠基开工;学校总建筑面积由36.65万平方米增加到54.11万平方米。馆藏纸质图书增至162万册;电子图书增至127.59万种。教科研仪器设备总值由1.51亿元增加到2.51亿元。智慧校园建设快速推进,建成一站式服务大厅业务流程,实现四个校区的信息化管理。

——“十三五”期间,开放合作办学取得新突破,社会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与英国奇切斯特学院、澳大利亚埃迪斯科文大学开展合作办学,办学规模稳步发展。先后选派10名教师到澳大利亚堪培拉大学进行语言培训。积极推进省部共建,加强与北方工业大学和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的合作交流。共选拔1844人次参加G20峰会、春晚郑州分会场等志愿服务;400余名团员青年参与疫情防控,累计志愿服务时长达5000小时。30余名青年学子分赴新疆、河南等地支农、支教和扶贫。认真开展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派驻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校地结对帮扶扶沟县,实施了一批帮扶项目。

各位代表!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各项成绩的取得,是全校各级领导干部和全体师生员工一起干、一起拼,艰苦奋斗出来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学校,向所有关心、支持学校建设和发展的老师们、同志们、朋友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十三五”发展成就令人鼓舞,但前进道路上我们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依然很多。主要是:学科专业特色不够鲜明,学科布局、专业设置、资源配置需进一步调整优化;师资队伍需要进一步提升;科研创新能力亟需提高,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有待提升;学校内部治理体系仍需完善,管理服务精细化精准化有待提高;办学经费尚不能满足学校发展需求等。虽然问题的存在有客观原因,但主要原因在于我们思想解放的程度还不够高,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我们要直面问题、推进改革,要咬定目标、振奋精神,要奋力拼搏、努力前行!

二、“十四五”总体目标和具体任务

(一)“十四五”总体目标

“十四五”期间,我国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高等教育的发展与改革将面临国际格局重构、国家战略布局优化、区域发展战略调整以及信息技术革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高等教育规律,按照《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总体部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内涵建设为主线,聚焦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和本科教学合格评估两大主题,深入推进学校“三步走”发展战略和“一二三四”工程,不断完善治理体系、充实发展内涵、提升治理能力,实现学校的高质量发展。

——发展定位:坚持应用型本科办学定位;坚持以本科教育为主体,专科教育与多种类型继续教育、国际教育协调发展,积极开展联合培养研究生教育的办学层次定位;坚持立足郑州,面向河南,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面向定位;坚持以工为主,工管结合,多学科专业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建设定位。

——总体目标:创新发展理念,深化产教融合、政校行企合作,突出内涵发展,建设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高层次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基地、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基地和先进技术积累转移应用基地。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把学校建成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有一定支撑作用、在省内外有一定影响力的应用型本科院校。

——2035年远景目标:2035年,建校55周年之际,把学校建设成为省内知名、国内有影响力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学校各方面的发展显著提升,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在市属院校中具有较高首位度,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更加明显。

(二)“十四五”具体任务及实现路径

——加强党的建设,提升思想政治工作水平。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提高党组织“政治领导力”,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全面提高党建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水平,为学校发展提供坚强的思想、政治、组织保证和精神文化支撑。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

——增强师资队伍素质,夯实人才培养基础。深化管理体制改革,激发和释放教师活力。深入推进教师考核评价机制。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加快引进高层次领军人才、学术骨干及特需人才,确保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前将生师比降到18:1以下。力争到2025年专任教师总量达到1110人以上,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比例达到89%以上,具有博士学位的专任教师达到300人以上。加强师德师风教育,健全师德评价体系,营造团结协作、健康自律的学术氛围,激发教师群体的创造力,形成良好教风、学风和校风。

——增强教学科研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强学科专业建设,力争2025年本科专业达到42个、在校生2万人。凝练学科特色,每个学院建设1个校级一流本科专业,力争6个以上专业进入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打造与区域产业和文化高度融合的专业集群;聚焦我省十大新兴产业链和六个战略支柱产业链,结合我校实际,以信息技术类专业为龙头,形成对接郑州市地方产业需求的智能制造、智能建造、智慧物流、化工食品等特色专业集群。加强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十四五”时期,建成校内实验实践场所276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50个,其中省级及以上实验实践教学平台6个,建成8个产业学院。整合资源,构建多层次科技创新平台,加强应用型科学研究,加强科研团队建设,提升科研水平和层次,加强成果转化和政产学研合作,提升经济社会服务能力,力争到2025年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达到16个、国家级科研成果奖1项、国家级科研项目12项。

——增强学生综合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构建“三全育人”工作格局。以增强学生综合能力为重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施书院制育人模式改革,培育和打造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品牌,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开拓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形式。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保障。建立健全学校—学院(书院)—班级三级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体系。落实党建带团建,党团一体化建设。开展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十四五”完成省级及以上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数量40个以上。

——增强学校发展活力,推进治理体系现代化。紧紧围绕学校“三步走”发展战略,根据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和学校高质量发展的需要,切实加强校内制度体系建设,促进管理服务工作规范化、精细化、优质化,推进学校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完善校院二级管理及考评体制,稳步推进绩效分配制度改革。科学谋划校园空间布局,高标准完成航空港校区建设工程,新增建筑面积49.12万平方米,完善校园配套设施,改善办学条件。培育校园文化,弘扬郑工精神,逐步形成与学校发展相适应的、具有工科特点和郑工特色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等校园文化。深化与埃迪斯科文大学、奇切斯特学院的合作办学,积极申办本科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三、近期工作思路及重点工作

近期,省十一届党代会、省委工作会议、市十二次党代会、市委工作会议先后召开。省十一届党代会、省委工作会议提出两个确保十大战略”;市委工作会议指出要努力打造“四个高地”,站稳国家队、实现国际化;市十二次党代会明确了今后几年郑州必须解决好发展中的五个重大问题。全校上下要持续加强学习,深入领会精神,结合学校实际,把省委、市委要求理解透,把省委、市委部署把握准;紧紧围绕“两个确保”“十大战略”,把思想统一起来、精神振奋起来、动力激发出来、潜能挖掘出来,让学校发展融入全省、全市的发展大局,找准学校改革发展的切入点、着力点和结合点,进一步明晰思路、找准方向,科学确定学校发展路径、重点任务。

在统筹做好日常工作的基础上,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持续增强师资队伍素质

做好人才引进和职称评审。紧跟郑州市“黄河人才计划”,构建人才服务体系,继续抓好2021年高层次人才招聘,提升人才引进精准度。做好人才的柔性引进工作,加强高层次人才考核和奖惩力度。推进学校职称自主评审办法改革,公开透明、公平公正完成2021年职称评审。

构建教师成长及激励体系。建立教师教学成长档案,探索实行学分管理,将培训学分作为教师考核和职务聘任的重要依据。利用教学竞赛、教学质量奖、卓越成就奖、郑工名师等组成的激励体系,促进教师成长,培育教学名师。做好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做好省级青年骨干教师考核。

加强外聘教师聘任及管理。推进大双语教学课程建设,多措施邀请更多国际知名学者来校合作、讲学,提高引智效益。根据疫情防控形势做好因公临时出国(境)团组和教学科研人员因公出国(境)学术交流团组申报工作。

(二)持续增强教学科研水平

推进教育教学改革。贯彻“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评建工作方针,对标合格评估指标,堵漏洞、补短板、强弱项。深入开展“课堂革命”,进一步推进教育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进一步完善学分制管理办法,改革学生评价办法。

凝练特色强化专业集群。加强顶层设计,培育重点学科,对电子信息工程、特殊教育、智能科学与技术3个省级一流专业重点建设;每个二级学院最少凝练1个特色学科;持续开展校级、省级、国家级一流课程建设。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工作。

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对照合格评估指标要求,按照每一个本科专业建设3个以上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标准,切实抓好实训基地建设。分期建设工业互联网与工业大数据项目、智能仓储管理项目、设备维修与维护项目。

完善科研校院两级管理。做好科研工作“放管服”,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制定、修订科研经费、成果转化、专利、科研机构、科研考核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实施科研校院两级管理,进一步激发二级学院及教师科研活力。

深化院校及中外合作。做好联合培养研究生工作。组织学生报考合作院校的联合培养研究生。围绕郑州市发展需要和学校学科发展要求,努力申报合作办学项目和机构,搭建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的国际化平台。

(三)持续增强学生综合能力

积极探索书院制育人模式。以中州书院为试点,探索由书院承担思想品德、行为养成、心理健康教育等日常管理工作,由学院负责专业教育,形成“书院育人+学院育才”培养模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做好学生日常管理。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依托河南省首批“EE语”辅导员工作室,成立新媒体辅导员工作室。开展“一院一品牌”和“一院一特色”学生工作特色凝练提升工程。充分利用金河校区学生事务办事大厅,优化流程,建设自助服务系统。

抓好学生创新创业。开展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和“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继续落实好“双百万”工程。加强创新创业平台建设。继续推进“1+N”特色创客空间建设,积极申报省教育厅创新创业教育示范校。

加强党团一体化建设。深化学校党建带团建,深入推进“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持续开展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继续做好团内评优评先工作。

(四)持续增强学校发展活力

加快航空港校区建设。尽快完成土地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设许可证办理,港区地块耕地清表工程等,尽早实现航空港校区主体工程开工建设。

推进绩效工资分配改革。进一步深化学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理顺分配关系,强化激励导向。筹划科研经费按学院分配标准。落实管理重心下移,激发各单位内部活力,实施职能部门、二级学院年度述职考评制度,推进校院二级分配体制改革。

继续推进信息化建设。完成校园网IPv6升级改造部署、一站式服务大厅二期建设、东软数据交换平台等信息化项目建设工作。建立学校人脸信息库,方便师生刷脸出入校门、借阅图书等。做好档案数字化、信息化建设。完善学生录取信息数据库和文书档案数据库,开展学生学籍信息库建设。

提升后勤服务保障质量。继续做好标准化食堂建设和管理工作,提高餐饮服务水平。做好文明宿舍创建工作,争创省示范学生宿舍。加强物业服务及维修工程质量管理。加强校车安全管理,争创全年安全无事故。

抓好校园平安建设工作。牢固树立“隐患就是事故”的理念,增强校园安全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开展宣传平安河南建设、开展秋冬季节校园安全大检查、抓好学校安全和“双重预防”体系建设。

全面推动校友会工作。做好校友会注册、召开校友理事会、校友企业招聘、校友工作会议等。办好“校友讲堂”《校友通讯》。指导推进地方校友会建设。

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各工作专班、各单位要切实履行职责,继续严格落实各项疫情防控措施,“日报告”“零报告”,校园封闭式管理,严格执行进出校门扫码、测温、登记、消杀等,管控好外来人员出入校园,严控线下大型活动数量和规模。加强师生管理和物资保障,提升应急能力,慎始慎终抓好疫情防控。

(五)加强党的领导,为学校发展提供政治保障

加强思想理论武装。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推进领导干部讲党课讲思政课。依托“敏学书苑”办好“郑工论坛”。持续开展教职工假期读书活动,做好部校共建马克思主义学院,压紧压实意识形态工作各级责任,守好意识形态主阵地。

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提高干事创业激情;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打好干事创业的基础;明确职责使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奖惩制度,建立干事创业的机制,持续提高党员干部整体素质,树立正确用人导向。

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根据省委巡视整改集中评估省委领导点评意见,按照省委巡视办要求,持续推进整改工作。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党内法规学习的贯彻落实,强化政治监督,加强同级监督,做实做细日常监督。

加强统战群团工作。做好“书记讲统战、部长讲宗教”工作。发挥“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作用,做好“民族宗教政策法规宣传月”“双防”宗教工作,推广“石榴树”育人工程,落实党建带团建,不断提升基层团支部活力,进一步深化共青团改革。

各位代表,当前是学校落实十四五规划、实现高质量发展提速冲刺的关键时刻!让我们凝心聚力,深化改革,提振精神,锐意进取,努力把我校建成高水平、有特色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奋力开创学校事业发展新局面,为早日实现“建设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有一定支撑作用,在省内外有一定影响力的应用型本科院校”战略任务努力奋斗!


关闭窗口
郑州工程技术学院-工会 地址:郑州市惠济区英才街18号
邮编:450044 电话:0371-68229979